「家,就是我們想活成的樣子。」
人們總是被時間推著走,從原生家庭環境,接著到外地求學、工作,不知道換了幾個租屋處之後,我們終於有機會擁有一個,可以完全依照自己所想來改造的家。

找房子,絕對是一種緣分。
當初為了遇見人生中第一間房子,Van 走訪了台北許多區域,希望在市中心、交通便利,房價又要負擔得起,就在快放棄時,符合一切條件但就是老了點的「她」就這麼出現了。

絕對充足的採光,是這半世紀老宅給我們的第一印象。
通常較為狹長的房子,光線也較昏暗。但第一眼看見她,卻比許多我們看到的年輕房子採光更佳。原來,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,我們找到了一個,可能只有老建築才有機會遇到的天井!
把與天井相鄰的牆,改成大片落地的透光霧玻璃,外面的視線瞧不進來,卻能引天井之光入室,光進得來,也保留了隱私。於是,保留 “無敵採光” 的美好第一印象,其他的設計也 “跟著光走” ,就成為 Van 的設計主軸。

在老宅裝修前,其實我只看過一次原來房子裡的樣子,老實說,沒有設計眼的我,當時實在無法想像原本老舊的裝潢,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如此現代風格又舒適的模樣!


這是客廳後來的樣子,從開始動工到完工,我也只到過工地一次(覺得不用監工好輕鬆,這可能就是嫁給室內設計師的好處吧~哈)。對我來說,室內設計師猶如魔術師般奇妙的存在,能把老舊的房子,經過設計,脫胎換骨。

客廳的風格,以簡單舒適為主,唯一比較大的櫃體,就是這個被我稱為 “多功能變形金剛” 的木櫃。
“多功能變形金剛” 巧妙的將開放空間,區隔出客廳與廚房。前面是電視櫃,後面是廚房電器櫃,而最右邊的則是鞋櫃,上方連接的設計,則是讓下方走道形成一個小小的入門玄關。

後方是一字型的全白色系廚房,因為下廚機會少,小巧的廚房目前很足夠,但沒安裝夫妻和諧三寶之一的洗碗機,則是當時失策的決定啊!

玄關、客餐廳、廚房,主要空間所需的基礎機能,全部整合在入口處的這個半高木櫃中,目的是想讓其他的空間,能真的”空”出來。

客廳的另一端,擺設2米2的大長桌,平時是我的辦公桌,朋友來家裡玩時,則是能容納好幾人的長餐桌。再次捨棄不必要的隔間或裝飾,而以實用性的設計傢俱,巧妙區隔出空間的機能性,也保留了視覺上的開放性。

而在長桌的後方,則是每位朋友到訪時,最先注意到的亮點!


延伸客餐廳開放性的主軸,我們喜歡浴室的空間,也是盡可能的開放。期望浴室也是一個採光充足、經過思考而設計的一個房間,而不是門一關,遮百醜的概念。
讓浴室,不再是隱藏的空間,而能成為視覺延伸的美感存在。當然,有需要時,浴室外有窗簾、內有隱藏捲簾,都可以遮蔽使用。

好想要浴缸,這是當初房子改裝時,我唯一的要求~哈。
於是我們決定捨棄一間房的空間,在20坪的小房裡設計了2.5坪的浴室。

每個人希望的家,都不一樣,在有限的空間裡,想要取得住在裡面所有人的最大幸福感,溝通與斷捨離就非常重要。需要幾房、幾套衛浴,要不要書房、小孩房…,決定屋內的格局,似乎也是思考往後10年人生而做決定啊!
穿過主空間,進入臥室。
臥室的大小,也是經過兩人討論得到共識:「空間不用太大,能擺下一張舒適的大床就好。」床的對面是個小電視櫃與推門隔間而成的更衣間,嗯~鑑於更衣間是我家最亂的空間,照片就跳過跳過~哈!

自宅翻新到現在四年了,從來沒有東西儲藏的問題,但來訪的朋友依然還是會有一些疑問:
咦~你家置物空間好像很少?
哇~你家怎麼東西這麼少?好像樣品屋。

哈,這些都是有預謀的。因為當初決定設計時,我倆也溝通過以後居家的生活習慣。
一次不買過多家用品,買當下足夠用的就好,這樣就不需要浪費空間囤放物品。所有的東西,都固定存放區域,方便尋找也定點定量。而真的用不到、或是舊了的衣物,那就斷捨離吧!因為「空間是給人居住的,而不是物品。」適當的空間留白,也是Van對自宅的想法。
「因為空間有 “空”,才能納入生活的厚度。」
這是我們喜歡的、家的樣子。
簡約,卻充滿細節,只做必要的裝修。
其餘的,
就交由時間,
去填滿、去完成。
這樣的房子,才有生命,
才是刻了你名字,住了你人生,
獨一無二的
家
。
// VH House //
空間坪數:20坪
居住成員:兩人
空間規劃:一房一廳一衛
設計公司:眾與設計 VH Design